剧情简介
十九世纪末的一天,一位母亲和她的女儿被一个凶手残忍地杀害了。并被抛尸在了巴尔的摩。当地的警官艾迈特菲尔兹通过对现场详细的调查后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现实中的这个凶手的犯罪手段和当地报纸上刊登的一个凶杀小说里虚构的凶手的作案手法一模一样。而这个小说的作者就是充满了争议的爱伦坡。 于是,爱伦坡便被带到了警察局去做调查。就在爱伦坡被审问的当下,又一起杀人案发生在了当地,毫无疑问,凶手又一次使用了爱伦坡在小说中所描绘的那种犯罪手段。在意识到当地出现了一个使用"爱伦坡方法"的连环杀人凶手后,菲尔兹立刻请爱伦坡当作自己的顾问,用他对凶手心理的理解和对小说人物的掌控来帮助自己断案。 可是,案件却并不像菲尔兹所料想的那么发展,种种迹象表明,爱伦坡会成为这个杀人凶手的下一个行凶目标。现在,猎人变成了猎物,而爱伦坡是不是能用自己对犯罪份子的心理的掌控来使自己从这出杀人的游戏中全身而退呢?一句话评论史蒂芬金的味道,黑色电影的风格。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了这样的凶手和汉尼拔这样的教授,绝对令人大开眼戒。《卫报》作为一部当代的惊悚片,影片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影片的重点并不在爱伦坡的身上,但是影片再次把他的死描绘成了谜案。《观察家报》幕后制作 《V字仇杀队》导演再拍恐怖电影 不管外界如何解读,詹姆斯麦克提格的那部一鸣惊人的处女作《V字仇杀队》都是一部恐怖电影。虽然在此之后,麦克提格的发展并不一帆风顺,但是他还是在最新电影《乌鸦》中完成了对恐怖电影的又一次回归。对于影片中的哥特和恐怖这些风格化的元素,麦克提格并不陌生,因为在《V字仇杀队》中他就完美地展示了这些。麦克提格说:“恐怖电影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或许正因为如此,爱伦坡才如此的经典。他的小说影响了每个人,影响了侦探小说、科幻小说和人们的审美等等。我被这个项目吸引来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其中有爱伦坡和他的小说。一方面,这部电影讲述的是爱伦坡生命中最后几天的故事;而另一方面,这部电影还改编了爱伦坡的小说。对于我来说,这样的剧本和故事结构,太有吸引力了。这样的元素、剧情,对于一部古装片而言,非常的罕见和难得。” 把一个连环杀手和一个知名作家的故事联系在一起,这并不是什么首创。但是在讲述爱伦坡的故事中,这样的故事并不多见。影片导演詹姆斯麦克提格坦言自己是爱伦坡的粉丝,对于要把这么一个著名作家搬上银幕,他心里也很不安。麦克提格说:“我很喜欢爱伦坡的诗歌,应该说是他的粉丝。对于爱伦坡,我的情感是很复杂的,一方面他是文学名家;下载电影另一方面,他在这部电影里又扮演着一个犯罪分子的祖师爷的角色。这和汉尼拔那个角色有相似之处,但是又很不一样。所以,我只能按照最一般的办法去塑造爱伦坡,去描绘和表现他。这样,应该才不会把他妖魔化或者是神化了。不过,归根到底,爱伦坡并不是这部电影的重点,影片中的那种死亡的气氛和黑暗的感受才是。” 约翰库萨克扮演爱伦坡 作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小说家和诗人,爱伦坡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虽然在这部电影里,编导并没有对爱伦坡的形象进行颠覆,但是那种亦正亦邪,带有哥特元素的人物还是够其扮演者约翰库萨克伤脑筋了。对于库萨克,麦克提格说:“在选择了好几个演员之后,我们才最终敲定了库萨克。我看中的是库萨克的气质和他的那种塑造角色的能力。在见到他之后,他对爱伦坡的了解和熟悉程度早就超过了我的想象。和他谈妥扮演的事情之后,他又为这个角色做了很多的研究。我觉得,他真正地把自己放置到角色之中了。” 谈及扮演爱伦坡,库萨克说:“我做了很多的阅读,读了很多爱伦坡的诗歌以及他的传记。我总是觉得诗人会比历史学家更懂得如何用文字去讲述历史。爱伦坡就是这么一个人,他的文字,总是能恰如其分地反映出历史的真相和事件的本来面目。在电影中,爱伦坡是一个聪明、谨慎的人。这么一个角色,留给我塑造角色的余地非常之大,而且这个故事也很有看头,无论是爱伦坡、还是凶手,抑或是警长,都很有意思。片中的心理戏很多,主要都是在分析人物的心理、下一步的行动或者是按照他们的心理来设计下一部的计划。其实,电影中的爱伦坡和警长,并不是新版的福尔摩斯和华沙的关系,这只是一种人物的互动和剧情而已。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着什么不可或缺的合作者、帮手的关系。”花絮伊万麦克格雷格和杰瑞米雷纳曾经是扮演爱伦坡和菲尔兹警官的人选。不过,杰瑞米雷纳后来参演了《碟中谍4》,就放弃了这部电影。杰昆菲尼克斯也曾经是扮演爱伦坡的人选。只是他那个时候还在拍摄《我仍在这里》。剧组曾经找到劳米拉佩斯,为她提供了艾米丽这个角色。不过,她拒绝了剧组的邀请。影片第一支预告片于2011年10月7日发布。1849年的同一天,年仅40岁的爱伦坡逝世。影片于2010年11月9日在贝尔格莱德和布达佩斯拍摄。